重庆方言网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查看: 1075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不贷款的人咋就是中国最穷的人

[复制链接]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2-11-25 18:33:15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在银行没有贷款的人,是中国最穷的人。以家庭为单位来说,这个群体在2010年约有8亿人。2007年以前,这个群体为10亿人,2009年开始的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和建材下乡这种贷款消费的模式,扩展到整个农村,在两年的时间有两亿农民的群体走进了贷款消费的“时尚”生活。中国城乡居民家庭负债比例急剧上升,但是,仍然有8亿的群体不仅在银行没有贷款,而且还有一部分存款。
  
  
  
  这8亿人恰恰是中国社会相对贫困的群体,他们缺少保障,之所以在银行有存款,是为了积聚一点子女读书和生老病死的钱,不幸的是这些钱正在补贴富人。谢国忠称,3月末金融机构住户存款余额为28.5万亿元,低利率等于向储户家庭征收了1.4万亿的税(28.5万亿乘以5%的应加利息计算得出)。实际情况比谢国忠的这个数据要严重得多,因为谢国忠没有考虑2009年人民币贬值23.3%的情况,当然,这贬值的幅度要分两至三年传导到商品价格上。
  
  
  
  我们先来看看中国城乡居民储蓄的形态,大约为这么三种:一种是越穷越要存款的农民家庭,这些家庭一年的存款约为5000元至20000元不等,是典型的保障型储蓄,然而因为人数众多,实际存款比例非常高;二种是普通城市居民,他们很多是下岗工人出身,平时靠做点小生意为生,家庭存款在1万至5万元不等,很大因素是为子女读书、成家储蓄,他们是高房价受害最大的群体;三种是农民工家庭和未买房的部分白领家庭,这样的家庭存款因素比较复杂,因为流动性较大,收入也不稳定。
  
  
  
  除了恩格尔系数大于65%的家庭还有5%外,上面这三种储蓄形态的家庭,实际上构成了中国社会的最底层,他们的命运,与中华民族的复兴息息相关。我们强调中国社会必须建立财富平衡机制,实现土地财富的全民共享,很多一部分因素,是在为这绝大多数人,创造公平合理的社会环境,让他们中间的许多家庭迅速跻入中产阶层家庭,形成中国社会特有的橄榄型结构,带动社会消费。
  
  
  
  实际上,2004年以来,这个庞大的阶层的一点财富,正在被疯狂的掠夺,到2009年权贵阶层对这个贫困阶层的掠夺更是到达登峰造极的地步,2010年他们的家庭一点可怜的存款还在缩水,时至今日仍然没有停止缩水。因为这个群体庞大,尽管每个家庭没有多少存款,但是,集合大家的存款,那是一笔非常大的数据,在28.5万亿存款余额中至少占有60%,也就是说有17万亿余额左右,人民币贬值,实际上主要是他们的财富在缩水。
  
  
  
  这种荒唐的逻辑,是导致中国民间消费力衰退的主要原因,而中国民间消费力的衰退直接影响了生产,也就是中国产能过剩和城乡居民存款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,本质上,是这么多的人在补贴政府官员和少数富人的消费。
  
  
  
  与这些家庭减衣缩食相反,一部分富裕家庭却在疯狂的从银行攫取贷款,进行投资和消费。当然,主要是政府贷款消费引起的。其实,从2009年的情况来看,很多政府部门并没有钱,却仍然花天酒地挥霍无度,主要原因就是很方便从银行贷出钱来。2009年,地方政府的负债从2008年2.7万亿的余额迅速上升到7万亿。2010年更是直线在上升,很有可能突破10万亿。这些贷款,很多是用于地方官员的消费,最后都要以货币缩水的方式平均分摊到这些储户身上。
  
  
  
  这是一个对未来对社会对民族不负责任的年代,这是一个鼓励贷款消费的年代,这是一个只引进西方的消费观念却没人建立西方的保障体系的年代,才发生这种穷人补贴富人的荒唐逻辑,而且,谁都知道这种逻辑对应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利益,而谁都没有办法。

分享到: 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
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Baidu

手机版|小黑屋|联系我们|重庆方言网

GMT+8, 2024-6-3 02:21 , Processed in 0.812500 second(s), 17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